您的位置:首页 >热门产品 >

环球热资讯!漫游国境,这次是深藏了三年的美丽德宏

2023-06-17 20:03:40    来源:云间环游记

我听说过你的名字,遥远的德宏

很小的时候,还不知道 德宏 州,却知道 瑞丽 ,这个温暖的边境小城,有着我心目中全国城市最好听名字TOP10的荣耀!

什么,另外9个是谁?反正肯定不是 驻马店 !我想了很久,也想不明白当年把 汝南 改成 驻马店 到底是为了什么!


(资料图片)

到后来,某次去 和顺 古镇发呆虚度时光的时候,才从客栈老板那里得知距离 腾冲 不远的西南边,在更靠近国境的地方,还有一个 德宏 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应该比前几年突然大火特火的 西双版纳 人少许多。天可怜见,之前我一直以为,到了 腾冲 基本就算是出国了。

再然后,我又发现 昆明 机场到达的廊桥里,基本都是 德宏 的广告,红红绿绿一看就是气候很好的地方,于是我就动了要去那里溜达溜达的念头。只是当时排在计划里要去的地方太多,而要专程去 德宏 这地方,并不比出趟国来的简单,所以就只是想想,一直没能排上日程。

再再然后,众所周知的三年,国外行走一概泡了汤,反而是国内许多景区,在疫情防控缓和的空隙里都是人满为患,而 德宏 由于地处边境,国境线那边的老缅有事没事就喜欢跑到咱们这边来玩耍,导致疫情此起彼伏,按下葫芦浮起瓢, 德宏 也因此被严格封控了三年。 作为疫情防控的亲身经历者,我很明白这三年对于 德宏 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外地人可以离开,可本地人又该逃到哪里去?其他地方就更安全吗?这三年, 德宏 人民辛苦了,向你们致敬。 疫情海啸过去后,我便想着还是得趁着人少,去一次 德宏 州,一是还了自己一直把人家列在计划里的夙愿,二是过去消费消费,也算是用实际行动支持一下 德宏 疫情之后的经济恢复。钱虽然不多,但好歹是个意思。

车行芒市,实实在在体会一下路途的艰险

芒市 有机场,去 德宏 的话,大多数人都选择从 昆明 转机到 芒市 ,但是我这趟去 德宏 ,就想真正体会一下路途的不易。那种飞过去飞回来的旅行,不是说不好,但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 现在交通越来越方便,网上咨询越来越发达,往往准备去某个地方旅行,人还没到,就已经在网上把那个地方看了个八九不离十。现在的旅行早已没有了目的地的神秘感,如果再少了在路上的经历和感悟,那么这样的旅行是没有灵魂的。 从 昆明 一路开车去 德宏 又太累,不符合我最近休养生息的套路,所以我还是选择先坐动车到 保山 ,泡个温泉压压惊,再从 保山 开车去 芒市 ,进而去 瑞丽 。 亲测 保山 最好的温泉酒店应该是青华海官房酒店,妥妥的花园度假酒店,如果不是后面还有心心念念的 德宏 ,就在这里住上几天其实也挺不错。

如今云南的城际铁路十分发达,C字头,车身是绿色,大多数在昆明站发车,除了少数最偏远的地区,已经基本覆盖了云南绝大部分热门旅游城市。我这趟开车去德宏 ,发现高速铁路的高架已经铺到了边境,估计瑞丽很快也会通动车。到时候天堑变坦途,云南的旅游业还会更上一个大台阶。

之前听一个 云南朋友说,有几个老缅跑到国内打工,在芒市就觉得世界上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后来去了昆明 ,更是惊诧为天堂,最后被遣送回缅甸 时,痛哭流涕,觉得自己原先那个地方实在没法生活,坐过了时速几百公里的高速铁路,真的无法忍受家里牛拉犁的速度。这就与上个世纪李鸿章去纽约访问,看见人家一百多层的摩天大楼时的感受差不多,西方先发展了,我们看人家也满是艳羡,现在我们发展了,缅甸还在发展中,没有什么所谓的优越感,反倒是有些感同身受在里面。

从保山去德宏,中间一百公里都是茫茫的大山,杭瑞高速贯穿其间。云南的高速永远是自驾者津津乐道的所在,你说它难开嘛,但人家确实是高速,路面没得说,但是说他好开嘛,他又是连续弯加连续弯,急弯加反向急弯,再叠加连续几十公里下坡的buff,路上大车紧急避险的车道不计其数,看了让人不能不心生惶恐。所以在云南开高速,万万不能疲劳驾驶,一个几秒钟的小盹,你可能就已经连人带车飞出去了,然后你就彻底自由了,从此没有了烦恼。

也正因为在基建狂魔的威名之下,云南高速仍然修成了这幅德性,这才充分说明了中国西南边境地区与内地的阻隔是多么艰险。在那个交通基本靠人腿和马腿的年代,能把帝国边疆拓展到极致再极致,我们必须要对我们的先辈们深深鞠躬,是他们一代又一代筚路蓝缕,艰苦奋斗,才给我们留下了如此广博的国土,让我们不管跌倒多少次,都可以凭借自身内在的力量重新站起来。必须要大一统,一寸国土都不能丢,已经深深刻在了中国人的基因里。 从保山出发时,明明还是阴云密布的天气,间或还下点小雨转中雨,而一百多公里之外的芒市却是艳阳高照。 恰逢节假日,芒市这边许多政府单位都开放了停车场,免费给游客们停车,仅仅只是第一观感就要打五星好评。我终于来到了德宏 !

史上最接地气的树包塔

来 芒市 看景儿倒是次要的,说实话也没啥景,主要是来体会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趁着来百思特美食城的机会,到旁边 大名 鼎鼎的树包塔看了一下。 树包塔景点就坐落在一个临时停车场中间,是的你没有听错,它就在一个免费的临时停车场中间,只见一棵大榕树包着佛塔,树外面又包了几圈车 [笑哭]

走了这么多地方,树包塔这种景区见了不少,大部分都是围起来收费,像 芒市 这么接地气的树包塔,还真是第一回见。真要遇到赶时间的游客,基本上可以做到车都不用下,停车,拍照,走人,一气呵成。

当然,我还是决定下车好好看一下,聊表一下敬意。反正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树就是这么棵树,塔就是这么个塔,直接上图完事儿。

百思特美食城,真没想到你这么小

距离树包塔不远,走两步就到了百思特美食城,这可是众多旅游攻略里推荐的 芒市 内排名第一的美食城,就连此行下榻酒店的前台也会跟我甜甜地说,可以到百思特去吃好吃的哟。 于是我就真来了,然后就震惊了,怎么这么小 ,然后退出门去重新走一遍,确认了,真是这么小。估计只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顶上搭着棚子,中间摆着十几二十张小桌,一圈儿算下来估计不超过十家店。

怎么说呢,也不是说人家美食城小点儿不好,只是确实跟心里勾画的美食城模板出入有点大,毕竟它都叫“城”了是不是。

不过话又说回来,百思特美食“城”小是小点儿,但是五脏俱全, 德宏 乃至 缅甸 那边的美食应有尽有,每家店大都不重样,想吃啥买啥,这也避免了恶性竞争是不是。 麻辣串倒是中规中矩,基本算是比 四川 那边口味更重的麻辣口,荤的略咸,素的更咸,清淡人士请慎重。

泡鲁达是 缅甸 特色冷饮,各式料底再加兑奶糖水,甜食爱好者的盛宴,说实话我有点无感,实在太甜了,微臣不配啊!

来了 芒市 是一定要吃各种各样的泡鸡脚的,反正也记不住那么多种类,闭着眼睛瞎点就行,反正都不会踩雷。

最后再来一杯鲜榨果汁,各种水果随便搭配,反正都是一缸给你打出来,喝完这杯再打包一杯回去慢慢喝。

勐焕大金塔,没想到你竟然长在山上

由于 芒市 并不是一个需要做多少旅游攻略的城市,我也基本算是毫无准备来到了这里。原本我以为勐焕大金塔也跟 西双版纳 的大金塔一样,坐落在夜市中间,于是我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穿着拖鞋,坐着小车哼着歌,直奔大金塔而去。

然后我就发现情况有点不对,小车竟然拐出了城,开上了山,然后在一个明显就是要登山的路口,把我放了下来。纳尼,这是什么情况? 后面的盘山路,车其实还是可以开上去的,但是开上山的车太多,而我坐的这个小车明显没有拥上去一起堵的动力。自己下车走路的话,可能耗时还比开车堵上去快一些,而且要是嫌走大路太慢,还可以走土路直接划直线上去,不过就是苦了穿拖鞋的人,一步一滑,一步一坑,好几次拖鞋都会飞出去吓坏旁边的傣族小盆友。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就算有再多的出行经验,也不能作,绝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该查攻略还是得查。

同样是小乘佛教的寺庙, 芒市 这边的寺庙造型跟 泰国 和 老挝 那边的比较类似,大都是金光闪闪blingbling的豪奢风格,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见 泰国 乡村的寺庙,我总是会想起 凡尔赛 宫或是美泉宫这种 欧洲 巴 洛克 式的皇家宫殿建筑,真是致敬了,太阳王陛下。 而到了 缅甸 那边,寺院明显就要朴素多了,虽然也有亮瞎眼的大金塔,但大部分都是以形态各异的佛塔为主,寺院外观也少有这种全部用金色的。 傣式和泰式寺院的门口,基本都是这种台阶两侧各有一条五头护教神龙的样式,而在汉传佛教的寺庙里则很少出现龙的造型,即使有,也不可能出现这种五头造型。 中国 龙分等级的方式都透露着我们的含蓄和内敛,人家直接比脑袋,谁脑袋多就表示更厉害,而我们只是暗戳戳多几个爪少几个爪,不熟悉的人看半天都觉得此龙和彼龙都是一个样子。

去过 琅勃拉邦 的朋友应该都看过下面雕塑里描绘的景象,每天早上,寺院僧侣都会手托钵盂,排着队赤足沿街行走,而信众们则早早等候在路边,将早已准备好的食物布施给僧人们。这本是延续了数百年的宗教习俗,只是现在已经很少有地方还保留了这种传统,以至于游客们蜂拥到 琅勃拉邦 等少数地方去瞻仰每天早上的布施活动,成为了一道风景。

内地寺院的佛像大部分都是坐像和立像,少有卧像的,而傣式寺院和 东南亚 的寺院则有很多释迦牟尼的侧卧塑像,虽然风格迥异,但各有千秋。 佛祖卧像反映的是释迦牟尼涅槃时候的情形。释迦牟尼涅盘前,在众多弟子的簇拥下,右肋着席,右手托于头下,叠足而卧。

如今出来行走,已不能单纯靠衣服着装来推测人们的民族和国籍了,就像现在绝对不能靠包浆来确定古玩瓷器的真假一样,套牌的太多。 苗寨里带着叮叮当当头饰的基本都不是苗族, 日本 景区里穿着和服溜达的基本不是 日本 人, 芒市 穿着傣族服饰逛寺院的基本不是傣族,这就是现状,习惯就好。

走累了就找个靠边的位子坐下,要上一杯景区专业水准(价高还不好喝)的果汁,顺便歇歇脚。这里一杯果汁卖30块,其中有25块卖的是居高临下俯瞰 芒市 的视野,还有5块是山顶凉爽的风。什么,果汁算多少钱?有这个疑问的人,出来的还是太少。

中间大殿里,果不其然供奉着四面佛,这种四面敞开的佛殿,在内地寺庙是绝对看不到的。东南 西北 四尊佛像,分别是观音 菩萨 、燃灯佛、释迦牟尼佛、 弥勒 佛,代表着三世佛,还有 中国 人最喜闻乐见的 菩萨 。

这尊雕塑中的人物分别捂嘴、捂耳和捂眼,代表佛教中的“不闻、不见、不言”,同样在儒家礼教中也有“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无言”的说法,这里的“非礼”可不是我们现在白话里的“耍流氓”,而是不合礼教的意思。

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的群像,旁边还有一只张牙舞爪的猿猴也在听经,这与孔子的“有教无类”多么相似,算算孔子与释迦牟尼算是同一个时代的先贤,原来伟人们的思想竟然会隔着 千山 万水却如此相似。

按照内地佛教塑像的规矩,释迦牟尼身边站着的要么是文殊和普贤,要么是迦叶和阿难,恕我眼拙,实在看不出雕像里那两位尊者或是 菩萨 究竟该如何称呼。

在另一个山头回望勐焕大金塔,还是挺有气势的,造型也美,不愧是 芒市 的地标。 当然在走去另一个山头之前,我还得先去大金 塔下 的小集市买双新拖鞋。

在内地佛教中,也有类似下面这种猴面鹰嘴、背生双翅的神兽,叫作“行什”,据说这位老兄在脊兽序列里排行第十,所以房脊上的脊兽跟着仙人指路排排坐,从一排到九,龙、凤、 狮子 、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到最后也轮不到他。

写这篇 德宏 游记的时候,正好再次来到 北京 ,听说 北京 中轴线正在申请世界物质文化遗产,而故宫是这条中轴线上最重要的代表,便又预约进了一次故宫,再瞻仰一次这片在五个多世纪里都是这个帝国中心的伟大建筑。

这里有个小技巧,也算是题外话,如果来故宫走的是从天安门过外金水桥,再到午门这条路,那么将会面对超级多的游客人群和效率感人的安检流程,排队走到午门,估计至少要浪费一个小时以上,所以下次还有朋友要去故宫的话,请直接走到故宫西侧的东华门,再沿着护城河,一路向左走到阙左门,穿过阙左门,直接就到午门外了。不用谢谢我,请叫我雷锋。

突然充满跳跃感地写一下故宫,只是为了让故宫 太和 殿的脊兽露露脸,其中“行什”大人是第一次登场,大家请鼓掌!在脊兽序列中排行靠后的行什,也只有在 太和 殿这种天字第一号建筑上,才有粉墨登场的机会,毕竟皇帝陛下举行朝会的大殿怎么也得要摆上9+1个脊兽才能表示尊贵是不?

大金塔的那一边,还是另一座塔

上面那一段里大金塔的远景照,基本都是在大银塔这边儿拍的。大金塔和大银塔之间的距离,形象点说,差不多就是阿哥和阿姐对面唱山歌那么远的距离,看着挺远,但听得真切。 在两座塔之间的商店里换了全新的拖鞋,我立刻恢复了健步如飞的生理和精神状态,再加上金银塔之间都是平缓的路面,所以鞋飞蛋打的惨剧没有第二次发生。 与满满佛教元素的大金塔不同,大银塔就是一座简简单单的五层白塔,但偏偏又是这种简约风格,十分符合我的审美。就像引领近现代艺术审美的毕加索,将复杂的画面,慢慢变化扭曲,最后简化成区区几个线条。 在我们眼前,也就是简简单单一座白塔,连装饰花纹和雕刻都几乎没有,凑近了看似乎还有点装修师傅不走心没把石灰抹匀的简陋,但离远了看偏偏就是有一种沁人心脾的美感。

与大金塔不同,银塔内外也没有供奉佛像,反而增加了草地、风铃等小清新的元素,与另一个山头那边隆重、宏大的氛围截然相反,仿佛佛国的两副面孔。

银塔公园里,还有众 多佛 教法印的塑像,只是看看就有不明觉厉的感觉,也不知道照着做一套会不会原地飞升啊?

新玩厂,越夜越开心

穿着我的绝版拖鞋,沿着崎岖不平的土路下山时,听旁边婀娜多姿的小姐姐们说她们晚上要去新玩厂吃好吃的。我越听越开心,原本还在犹豫今晚去干点啥子,没想到 芒市 晚上竟然还有这么“好嗨哟”的去处。 拣日不如撞日,那就一起去玩玩呗,希望在秀色可餐的新玩厂还能邂逅你们哟。

比起小巧可爱的百思特美食城这个城,新玩厂这个厂的规模就要感人多了,纵横几条街上,各式各样的饮食店鳞次栉比,尽管没有随风飘摆的酒幌店招,但是密密麻麻的霓虹灯招牌却分外醒目。 前几年去 缅甸 的时候,坐在 仰光 马路边吃了一顿酸辣爽口的水煮各种肉串,心里一直念着那股味道,这次在新玩厂又找到了同样的大锅煮肉串,赶紧掏钱买了人家大姐半锅,吃了个酣畅淋漓,也算是吃到了记忆里的味道。

除了大量即买即走的食肆,新玩厂里还有很多可以坐下来认真吃一顿的大排档,这就非常不错了,旁边还有巨大的欢乐气垫弹床可以放养小孩子,大人们则可以无拘无束的大快朵颐。 全国一体化、标准化和流水化的现状里, 德宏 这边的烧烤、小龙虾、炒菜,其实口味也没有特别新颖和惊艳,倒是这边的傣式辣椒酱,浓重的酸辣口,有的辣椒酱里面还加柠檬汁,更是引爆味蕾,令人欲罢不能,拌饭都好吃。

与大部分城市的所谓网红夜市只服务外地人不同,在新玩厂夜市里消费的,大部分都是本地人,有拖家带口来吃饭的,有兄弟哥们儿聚餐喝酒的,还有情侣小两口来浪漫的,晚上我真亲眼看到一边吃大排档,一边给女孩儿送花的现场,女孩开开心心收下花,然后继续剥小龙虾,真是有一股接在地气上的感动。

瑞丽我来了,去真的国门瞧一瞧

从 芒市 到 瑞丽 的高速公路,明显就比 保山 到 芒市 要好开很多,至少没那么多急弯和升级版的急弯。从地理条件来说,茫茫大山这边的国土得来真是难能可贵,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请绕着边境险阻再给我来一圈可好?

中缅边境的姐告国门内外终于恢复了鼎沸的人气,虽然找不到车位,虽然有点拥挤,虽然黑乎乎的老缅时不时凑上来让我买玉买烟,但是我真的很欣慰,这该死的烟火气终于回来了。 不过亲眼所见,国门附近还有大量店铺处于空置状态,基本都是前三年亏本关店走人的,疫情刚刚过去,还没来得及重新招租,即使开始重新招租了,经过前面折腾的店主估计都得好好考虑一番才出手。 所以,国门前面搭建的临时市场倒是人气火爆,卖小吃的,卖玉器的,卖 缅甸 小商品的,卖各种零食的,眼见着交易十分繁荣,毕竟这里又不需要长租,做一天是一天,万一哪天政策有变化,立马卷铺盖走人就是了。

与在其他地方看到那种高大磅礴的国门比起来,姐告国门就要显得窈窕多了。姐告在傣语里是“旧城”的意思,大致在元末明初的时候,傣族的麓川 思南 王曾在此建都,旧城指的就是 思南 王曾经的都城。 中缅两国在 瑞丽 以河为界,但姐告国门附近却是 中国 在河对岸的一块飞地,过了国门就真真正正全是 缅甸 的地界了透过国门就可以看到那边缅文的招牌。

一国两寨,这寨那寨都是傣寨

在 瑞丽 有很多 中国 和 缅甸 交界的地方,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距离国境线很远地方的游客来说,到两国边境的寨子来体会一次边民的生活,还是很有乐趣的事情。 在 瑞丽 还有一座傣族寨子,或者说是紧紧靠在一起的两座傣族寨子。原先两座寨子的边民可能都混居在一起生活,混到什么程度呢?据说以前喝水都到一口井里来打水。厘清国界线后,两座寨子也被分割得泾渭分明,不能自由流动了。

这个一脚踏两国的寨子如今成了 瑞丽 这边著名的旅游景点,名字就叫“一国两寨”,不过游客能去的只有 中方 这边的寨子,至于 缅甸 那边的芒秀寨,就只能隔着栅栏或是登高望一望。

之前飞到 缅甸 的 曼德勒 玩耍,明明那次距离祖国更远,可是在这国境线上感到的距离感却更加强烈,更有远离故土的疏离感,更有地角天涯的感觉,人的心理真是奇怪的东西。

在一寨两国景区,当然少不了这种“一桥两国”、“一秋千荡两国”、“一街两国”这种景点,有些还要自费,可能一个项目的开销就比景区门票钱还贵了。反正都是自愿消费,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愿意掏钱的就别抱怨,不愿掏钱,下面看看也挺好。 一桥两国,电梯上,走个玻璃栈桥,滑梯下,听说满刺激,我这一把风吹雨打的老骨头,还是老老实实走楼梯下得了,别逛个景点逛出半身不遂不值得。

“一寨两国”的景区里还有 蒲甘 式的红砖佛塔,我不由想,如果我不是前两年真的沿着奔腾的 伊洛 瓦底江去过 蒲甘万塔 之国,看过那些散落在旷野里的沧桑佛塔,登上佛塔看过朦胧晨霭中绚烂的朝霞,可能我还真会觉得 瑞丽 这里的仿制品挺有意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这个意思,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真正能打动心灵的风景就越来越少,说来说去,这是一种旅行者的悲哀。我也明白,为什么旅行者到了最后,都要追寻人迹罕至的地方,都要去闭塞动乱的地方,因为他们想要重新经历旅行开始时的心动和欢愉,初心真是好东西!

离开 瑞丽 ,离开 芒市 ,离开 保山 ,离开 云南 ,三年已经逝去,新的三年又将开始,我们终将去向哪里,我们终将在哪里相遇?

创作不易,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如果觉得我写的还不错请您给我来个大大的赞吧!感谢[谢谢]

有什么不同看法意见的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